保健品市场复苏 各药企应声而动 转战沙场
http://www.dsblog.net 2007-04-05 09:23:09
日前,记者从中国保健协会了解到,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共审批了约2000个保健食品,比2005年增长了30%,而整个保健品行业的利润率,则一直高居30%~40%。
而同在去年,健康产业的另外一个领域——制药业利润却大幅度下滑,新药审批速度放缓。
根据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06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长幅度仅为11.01%,处于历史低位,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达22.62%。
2006年截然不同的这两种情境,使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将有更多的药企涉足保健品市场。
保健品市场复苏
自“非典”以来,低迷多年的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
“从2003年‘非典’后,保健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带动了保健品市场的回暖。保守估计,现在整个保健品行业,已经有9000多个产品批文,2000多个上市品种,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00亿元以上,而行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告诉记者。
不少证据表明,从整体角度关注健康问题,重视预防多于治疗能减少医疗支出。希望降低医疗成本是保健品产业崛起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能让他们感觉更健康的产品的需求增加。
较早前的资料显示,国内保健品市场经历了1994~1995年的鼎盛时期,以及1996~1997年的整顿与平滞阶段(由于保健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泛滥,原本火热的保健品市场霎时跌落低谷,出现了市场疲软)。1996年,全国保健品产值跌至200亿元,1997年又滑至100亿元。1998年保健品行业属修整期,产值均在100亿元左右,已远远低于1994年400亿元的产值。据有关资料,截至1999年底,国内保健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3500家,生产3000余种产品,产值达到400多亿元。
在2000~2003年,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徘徊阶段,市场复苏则出现在“非典”之后。在过去的两年里,保健品产业加快了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据了解,目前国内有1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整个保健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30%~40%之间,一些企业甚至超过50%。
业内人士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徐华锋表示,近几年保健品市场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这个速度。
近几年保健品出口也有所上扬,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06年我国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其中保健类中药材占了绝大部分,说明全球对于中药保健品的需求非常强劲。“这是个朝阳产业。”徐华锋说。
药企转战沙场?
事实上,近几年不少制药企业都已开始生产保健品,如海王和健康元等,尤其是在2005年7月保健食品实施GMP认证以后,更有不少通过药品GMP认证的企业开始了保健食品的生产。
去年国内几个保健品营销的亮点也引起了行业关注。如昆明圣火制药的十二味,去年上市后即创造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河南济世药业的冬凌草进军保健品市场后销售额是原来的12倍。
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主任李磊认为,2006年是医药行业的大风暴与分水岭之年,招标、降价政策的持续推行,治理“一药多名”、“反商业贿赂”等行动,在规范医药市场的同时,也打破了制药企业原有的盈利模式,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市场营销乏术,亟待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
“保健品行业可观的利润率和市场前景,吸引了制药企业进入。”李磊说。
一位制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由于新药市场推广很难,开发成本与市场回报落差悬殊,因此不少企业将从新产品开发转征保健品领域。
对此,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增江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认为医药行业的收缩会刺激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即使药品新政会导致一些转移,但不会成为主流。有些企业本身就是投机企业,可能会转向保健品,但真正做事业的企业还是会坚持做药的。”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保健与长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营销管理专家李延龙则表示,现在保健品行业的市场格局是,销售上亿的企业少,百万的和几十万的最多,这种金字塔的结构导致竞争激烈,而且竞争主要集中在营销上,“药品和保健品的营销模式和销售渠道完全不同,药企进来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利润。”
例如,目前药厂的销售很多都是靠招商代理,销售终端主要是医院、药店和第三终端,但保健品却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传统的药店销售和超市销售模式也早已转换。药企在传播、团队管理、市场维护等方面也不具备优势。
另外,由于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保健品的注册审批、广告发布等方面加大了管理规范力度,保健品行业的环境并不比医药行业宽松多少。
而同在去年,健康产业的另外一个领域——制药业利润却大幅度下滑,新药审批速度放缓。
根据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06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长幅度仅为11.01%,处于历史低位,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达22.62%。
2006年截然不同的这两种情境,使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将有更多的药企涉足保健品市场。
保健品市场复苏
自“非典”以来,低迷多年的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
“从2003年‘非典’后,保健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带动了保健品市场的回暖。保守估计,现在整个保健品行业,已经有9000多个产品批文,2000多个上市品种,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00亿元以上,而行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告诉记者。
不少证据表明,从整体角度关注健康问题,重视预防多于治疗能减少医疗支出。希望降低医疗成本是保健品产业崛起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能让他们感觉更健康的产品的需求增加。
较早前的资料显示,国内保健品市场经历了1994~1995年的鼎盛时期,以及1996~1997年的整顿与平滞阶段(由于保健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泛滥,原本火热的保健品市场霎时跌落低谷,出现了市场疲软)。1996年,全国保健品产值跌至200亿元,1997年又滑至100亿元。1998年保健品行业属修整期,产值均在100亿元左右,已远远低于1994年400亿元的产值。据有关资料,截至1999年底,国内保健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3500家,生产3000余种产品,产值达到400多亿元。
在2000~2003年,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徘徊阶段,市场复苏则出现在“非典”之后。在过去的两年里,保健品产业加快了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据了解,目前国内有1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整个保健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30%~40%之间,一些企业甚至超过50%。
业内人士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徐华锋表示,近几年保健品市场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这个速度。
近几年保健品出口也有所上扬,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06年我国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其中保健类中药材占了绝大部分,说明全球对于中药保健品的需求非常强劲。“这是个朝阳产业。”徐华锋说。
药企转战沙场?
事实上,近几年不少制药企业都已开始生产保健品,如海王和健康元等,尤其是在2005年7月保健食品实施GMP认证以后,更有不少通过药品GMP认证的企业开始了保健食品的生产。
去年国内几个保健品营销的亮点也引起了行业关注。如昆明圣火制药的十二味,去年上市后即创造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河南济世药业的冬凌草进军保健品市场后销售额是原来的12倍。
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主任李磊认为,2006年是医药行业的大风暴与分水岭之年,招标、降价政策的持续推行,治理“一药多名”、“反商业贿赂”等行动,在规范医药市场的同时,也打破了制药企业原有的盈利模式,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市场营销乏术,亟待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
“保健品行业可观的利润率和市场前景,吸引了制药企业进入。”李磊说。
一位制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由于新药市场推广很难,开发成本与市场回报落差悬殊,因此不少企业将从新产品开发转征保健品领域。
对此,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增江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认为医药行业的收缩会刺激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即使药品新政会导致一些转移,但不会成为主流。有些企业本身就是投机企业,可能会转向保健品,但真正做事业的企业还是会坚持做药的。”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保健与长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营销管理专家李延龙则表示,现在保健品行业的市场格局是,销售上亿的企业少,百万的和几十万的最多,这种金字塔的结构导致竞争激烈,而且竞争主要集中在营销上,“药品和保健品的营销模式和销售渠道完全不同,药企进来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利润。”
例如,目前药厂的销售很多都是靠招商代理,销售终端主要是医院、药店和第三终端,但保健品却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传统的药店销售和超市销售模式也早已转换。药企在传播、团队管理、市场维护等方面也不具备优势。
另外,由于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保健品的注册审批、广告发布等方面加大了管理规范力度,保健品行业的环境并不比医药行业宽松多少。
<<
1
>>
来源:医药经济报
相关报道
- 和治友德参加2024新经济风云榜再获荣誉
- 艾多美中国向思源微笑行动项目再捐赠100万
- 三生承办第七届国际食源肽学术研讨会召开
- 三八妇乐携手“健康中国·母亲行动”走进陕西
- 金科伟业为市场注入新动力 助力开启新财年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dsblog.net推荐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