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9年 同仁堂首次出现收入与净利同时下降
http://www.dsblog.net 2008-03-18 09:52:20
中国最著名的老字号中药生产商同仁堂27日发布年度报告,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同比下滑8.0%;实现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8.2%。
上市9年后,同仁堂首次出现了收入与净利同时下降,与此同时,其股价去年仅上涨23.5%,远远落后上证综指130%的涨幅,与东阿阿胶、天士力等其他中药股的表现相去甚远。
中医是中国国粹,北京同仁堂则是国粹中的精华。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积淀为国内中药第一品牌,居中国四大品牌中药之首。但在中药行业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同仁堂却没能成为业界的领袖,反而暴露出众多问题。
如果说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得北京同仁堂成为百年老店,那么二次体制改革(上市)就是成功挽救了同仁堂,接下来呢?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同仁堂,在第三次创业中如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面对净利润下降48.21%的成绩单,同仁堂表示,由于公司在2006年严格经销商信用制度和清理渠道库存导致了销售下滑。上游中药材和辅料价格上涨挤压了毛利率。同时,同仁堂在06年大规模清理资产,计提坏帐和报废库存约5,400万元,成为公司业绩降幅超出市场预期的非经常性因素。
2006年是国家全面整顿医疗卫生行业的一年,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经营难度最大的一年。
有些媒体在分析同仁堂利润下滑的问题时还提出,同仁堂难产的高管股权激励方案也对公司的业绩有负面影响。一般来说,股权激励不能获批,公司股价上升和公司高管没有利益关联,提升业绩的动力就不足,反而可能故意做低业绩以便低成本获取股权等激励。
然而上述解释并不能揭示同仁堂业绩下滑和股价低迷的全部因素。我们探究同仁堂效益下滑的原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挖掘。行业环境问题是诱发因素,营销问题是显现出来的原因,股权激励问题是或许有的原因;透过这些相对显现的问题,我们更不应该忽视同仁堂内部管理的沉疴。
渠道削藩尴尬
同仁堂采取现款现货的政策无可厚非,现在国内医药工业企业20%都采取这个政策,但成功的现款现货的销售政策,实施第三个月开始,销售就会抬头。如果一个营销政策变化导致企业一年时间都不能扭转局面,那么说明企业产品本身在市场就已经不畅销了。
2005年以前,同仁堂的销售主要是依靠品牌、自然增长的被动式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产品出厂价混乱、窜货现象严重,出现庞大的应收账款,也缺乏对终端的控制力。
2005年底同仁堂推行了营销改革,取消首席经销商制度,替换10%的经销商并采取现款现货销售制度。原四个经营分公司已经整合重组成一个新的经营分公司。公司如此改革,目的除了改善财务状况,主要是补建完善的营销渠道和网络终端,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率和首推率。
一般情况下,在实行现款现货前两个月,企业会有意对渠道控货,减少发货量,目的是消化经销商库存,让渠道产生饥饿感,在正式实行现款现货政策之后,渠道商会迫于市场需求而进货,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略有下降情况,但很快就会回升甚至销量大增。
如果现款政策操作适当,对企业市场的影响一定是正面的,因为现款采购的产品,渠道商资金压力增大,同时他们对产品的渠道驱动力也会大大提升,进而促进产品市场销售。
- 同仁堂亮相国际医学会议 王牌产品疗效获肯定
- 同仁堂知嘛健康入选北京旅游十大融合案例
- 同仁堂集团中药调剂员在全国大赛斩获佳绩
- 俄中友好协会来访参观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
- 第二届“同仁堂好物节”品牌营销活动圆满落幕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