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W315
表达、学习、切磋、提高。
文章数量:167
点击人次:1178376
- 上亿地下基金涉嫌传销 仅广州参与者就达万人
-
转载直销新闻类
来源: 《中国经营报》[@more@]火爆的基金 ,火爆的市场,使此前备受打击的传销看到了新的生机。“投资1000美元,15个月后翻3番。”一只名为瑞士共同基金(简称SMF)的境外私募基金,正打着如此旗号在
广州 、上海等地寻找客户。而“保本且每个月固定分红”的承诺,也让众多投资者出手大方。据其内部人士介绍,自去年底以来,各地进入SMF的资金已经达到上亿元。
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对境外私募基金,目前仍属于监管“真空”状态。而银监会的相关文件显示,投资此类非正规途径进入内地的海外基金,一切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查无此人的家族基金”
“回报率高达300%,每个月有平均20%的收益率。”年近40岁的陈姨(化名)最近刚刚
学会 通过网络购买基金,就成了SMF的目标“客户”。通过陈姨介绍,记者也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亲密接触到了这只基金。“没有听说过瑞士共同基金啊,这是个新基金吗?”记者装做对基金不很熟悉。对方爽快地拿出一叠资料,宣称这家公司成立于1948年,由Cheviot家族创设,总部设在瑞士。
根据公司网站上提供的注册地址,记者看到这家基金在Dominica(多米尼加)City:RoseauP.O.Box2342,而这只不过是一个信箱地址,此外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另外其在美国的地址280MadisonAvenue,912-9thFloor,据查是一家名为CITYOFFICE的公司,其业务主要是通过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来帮助客户建立管理系统,在这家公司网页上也并未提及到此只基金。
至于资料中提及的Cheviot家族,记者通过在瑞士的朋友查询,了解到并没有这个所谓的家族。随后记者致电其团队较高级别的上线——在香港的黄先生,这位人士也表示不了解这个家族的背景。
回报率300%
“2006年以前这只基金只对国外公司客户提供服务,2006年初进入中国,到2006年底,才有了专门面向内地个人投资者的基金产品。”介绍人刘小姐说。
“为什么这个时候来中国?”记者翻阅对方提供的资料,看到此基金主要的购买渠道是网络。
刘小姐说:“现在投资热啊,趁这个时候做刚好。我最近做的几个客户,没费多少口舌就加入了。要是以前的话,解释基金还要解释好半天呢。”
“你们通过投资什么来保证获得300%的收益?现在国内股市涨幅居全球首位,也只有150%的收益。”记者问。
“我们这个基金,不单投资国外的 股票,例如南非、日本的股票,
原油 市场等等,国外很多种 理财产品也会做。你虽然看不到如何操作的,但能在系统里时刻看到你的账户情况。”刘小姐似乎有意回避具体投资品种。刘小姐介绍具体购买过程如下:先在瑞士基金网站注册一个账户,然后用美元购买基金份额。刘小姐说,可以通过投资顾问内部转账,内部转账当天可以开通,没有手续费。
“通过网上银行操作呢?”刘小姐说,如果通过银行购买,需要开通内地15家银行中一家的网银服务。通过网上银行购买需要2%的手续费,时间是3到5天。从刘的语气,记者感觉到对方很不情愿投资者通过网上银行缴款。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外汇交易员戴伟愉告诉记者,目前网上银行境内外汇转账都是不允许的,更何况对境外外汇转账。所以这只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法值得推敲。
据调查,购买这只基金的投资者一般是35岁至45岁之间的人士。对私募基金不了解,对网络操作也不太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后一种做法,即把人民币交给介绍人,全权委托介绍人操作。因为看到介绍人第一个月都拿到了10%的收益率,投资者大都打消了顾虑。
诱人的提成
记者通过其他途径认识了身在北京的新加入者李均(化名)。他表示自己刚做了不到一个月,已经能拿到2000美元的收入。李均说,这只基金是保本的,当你想看自己的账户情况时,“可以登录自己的在线账户,然后使用瑞士银行工具和我们的分析报告来了解投资进展情况。”李信誓旦旦,“肯定是一点风险也没有的”。
“私募基金的高利润来源于高风险。”一位内地私募基金的经理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种“保本定期收益”的做法和“私募”的概念相去甚远,而从其操作手法来看,应该是打着基金的幌子做传销。
李均和刘小姐相继对记者表示,该基金网站和中国15家银行有网上支付接口。另外,李介绍说,注册的时候要填写一个交易人编号,介绍人会抽取10%作为佣金。
“我们用的是直销的计酬模式。”李均说,他们彼此称介绍人和自己发展的人为上线和下线。
据记者调查,这里所谓的直销模式和内地传销计酬模式相仿。每介绍一个人注册并汇款,介绍人最少能拿到10%的佣金。例如李介绍了投资人A入了这个网络,A投资1000美元,李在第一次可以获得100美元。根据投资的回报规定,投资人A在前三个月每个月可以获得10%的投资额回报;同样,李每个月也能从A获利的10%中再提取10%。另外,投资者收益每三个月提高5%。
“到了第四个月和第六个月,回报就变成了15%,再往后就是20%。你说照此下去,我作为介绍人,不是可以不停地循环拿钱吗?”李均告诉记者,他收入的2000美元,就是通过介绍人加入这个基金得来的。
记者还了解到,这只基金的计酬方式还用了传销中比较典型的“双轨制”。所谓双轨,即如果李均介绍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再分别介绍10个人,就又能分一次钱。不过这种方式在他们内部称为“对碰制”,两条下线有20个人的时候,李均的账户上能增加1000美元。
“介绍的投资者越多,收入就越高。”李均说。显而易见,李均们谋求的并不是每月的投资分红,而是通过不断介绍客户、发展下线快速获取巨大利润。
为了证实这只基金的“合法身份”,李在网上给记者看了一张去年12月由他一位朋友提供的国际转账凭证复印件,是由英国巴克莱银行转到投资人在香港的银行账户的,转账金额为418.87美元。李让记者放心,“凭证单是不会骗人的”。不过记者发现,这份账单上根本没有任何公章印记。
对于这个基金在内地的规模,李均说,估计已有上亿美元。他判断的理由是,他的上线一个月收入已经有十几万美元。“我们的团队非常大,但从不开会。我们的交流都是通过一对一的聊天,客户都是靠朋友或亲戚介绍的。”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投资者在购买这只基金,例如广州已经多达10000人。
谁在监管?
某基金公司广东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外,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都受到
法律 的监督。而公募基金仅可收取管理费用,私募基金可以对利润进行提成。但在国内,只有银行和上市公司有权力公开募集资金,这种在网站上私自进行资金募集绝对是非法融资。戴伟愉也表示, 银监会曾在2006年12月底下发文件,指出不是通过正规途径投资,投资者损失全部由自己负责。“这类海外私募基金就属于文件所指类型。”
记者致电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对方回复,这种国外基金不在证监会的监管范围之内。
李均似乎很自信,他表示衡量一个基金是否真实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是否有基金托管银行,一般欺诈基金都没有基金托管银行。他告诉记者,这只瑞士共同基金的托管银行之前是英国的巴克莱银行,最近转到汇丰银行。
但记者随后致电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对方的中国公共事务部负责人给记者的答复是“对此信息不作评论”。本报记者:王九颜